说起来,阿富汗这个地方,总能时不时地冒出来,提醒大家别忘了它。最近有些美国政客又在念叨,说想把那个叫巴格拉姆的空军基地给弄回来,这一下子就把人的记忆拉回到了几年前那个乱糟糟的夏天。你说,想回去,那当初又是怎么走的呢?这事儿聊起来,可真是一言难尽。
那地方号称“帝国坟场”,不是没道理的。地形复杂得要命,到处都是山,当地人又特别拧,谁来都不服。从十九世纪的大英帝国到二十世纪的苏联,哪个不是灰头土脸地走人?美国人当初进去,是打着反恐的旗号,确实,一开始靠着飞机大炮,进展神速。可战争不是打游戏,占领城市容易,想让这片土地上的人真心服你,那可就难了。
塔利班化整为零,钻进山沟里打游击,美军那些高科技装备,在复杂的山地里头,效果就大打折扣。什么“蟒蛇行动”、“红翼行动”,听着名字挺唬人,可实际打起来,特种部队也得吃大亏。我记得有个说法,海豹突击队的一支小队,被几个拿着AK的民兵压在一个石头后面动弹不得,打了整整一天一夜。这仗就这么耗着,一年又一年,美国换了好几个将军,兵力越加越多,可局面就是打不开。这就像你一拳打在棉花上,使不上劲儿。
后勤补给更是个要命的问题。阿富汗是个内陆国家,没港口,路也差得不行。几十万联军的吃喝拉撒,武器弹药,全得靠外头运。大部分物资得先海运到巴基斯坦,再换卡车,走上千公里,翻山越岭才能送到。那条补给线,简直就是塔利班的提款机。他们也不跟你硬拼,就在路边埋伏,打完就跑,车队留下的就是一地鸡毛。你想想,连“黑鹰”直升机和“悍马”车都能被这么抢走,这后勤仗打得有多憋屈。
我总觉得,这场战争从清剿变成固守,再到后来的撤离,根子就在于他们始终没搞明白对手是谁。塔利班有句话说得特别狠:“你们有手表,我们有时间。”他们耗得起,可美国国内的民众耗不起。二十年的时间,花了两万多亿美元,阵亡几千名士兵,还有无数人带着一身伤病和心理创伤回家。这笔账算下来,谁都觉得不值。所以,撤军就成了必然的选择,只是没人想到,最后会是以那样一种方式收场。
时间到了2021年7月,大部分美军都已经撤了,巴格拉姆基地里剩下的兵不多了。这个曾经像个小城市一样,什么都有的核心枢纽,一下子就人心惶惶。一个叫凯尔·科恩的普通士兵,后来回忆说,那天早上突然接到命令,当晚所有人必须撤离。你想想,这命令有多突然,没有任何预案,没通知阿富汗的盟友,说白了,这就是跑路。
整个基地瞬间就乱了套。士兵们手忙脚乱地销毁文件和装备,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物资,能砸的砸,能烧的烧。那些曾经为美军工作的阿富汗人,脸上写满了绝望,他们想找个熟人求情带上自己,可得到的只有冷漠。到了晚上,整个基地突然断电,一片漆黑,所有人在黑暗和恐惧中摸索着往停机坪跑。路上到处都是被丢弃的车辆,有些悍马车的引擎甚至还在响着,那场面,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窒息。
停机坪上更是混乱不堪,几架运输机和直升机根本装不下所有人。大家互相推搡,甚至为了抢个座位大打出手。被抛下的阿富汗翻译们,在周围徘徊,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却被无情地推开。凯尔·科恩挤上了一架直升机,刚坐稳,外面就传来了枪声。飞行员二话不说,立马拉起飞机就走。从舷窗往外看,基地里火光冲天,一片末日景象。这就是全球最强军队,从他们经营了二十年的核心基地撤退时的真实样子。
巴格拉姆的溃逃,直接导致了后来喀布尔机场更大人道灾难的上演。所有人都涌向了那个唯一的出口。我们都看过那些照片,人们扒着起飞的飞机,然后像下饺子一样从天上掉下来。美军为了维持秩序,朝人群开枪,踩踏事件不断发生。更讽刺的是,美军用无人机袭击了一辆他们认为是恐怖分子的汽车,结果炸死的是一个为美国服务了十几年的工程师和他的一家十口,里面还有七个孩子。这一幕幕,把“西贡时刻”这个词,又重新烙印在了历史上。
当最后一架美军飞机飞离阿富汗领空,塔利班走进空无一人的机场时,他们发现美国人留下了大量的飞机、装甲车和武器。这些装备,转眼就成了塔利班的战利品。二十年的战争,两万多亿美元的投入,数千士兵的生命,最终换来的是这样一个结局。一个超级大国,带着四十多个盟友,硬是没能打败一群拿着简陋武器的当地武装。
我觉得这事儿给人的启示挺深的。它说明纯粹的军事优势和金钱,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你不去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、历史和人心,只想靠武力强加自己的意志,那结果多半就是陷入泥潭,无法自拔。阿富汗这片土地,吞噬了太多帝国的野心,它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后人,任何外来者想征服它,都得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。
现在,一些政客又跳出来说想回去,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政治作秀。健忘是政客的特权,但历史是有记忆的。那段仓皇撤离的狼狈景象,那些被抛弃的盟友,那些从飞机上坠落的生命,都还历历在目。他们真的忘了吗?还是觉得别人都忘了?
回看这段历史,我心里五味杂陈。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可能注定失败的战争,它的结束方式,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。你觉得呢?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战争,以及那次震惊世界的“喀布尔大撤退”,究竟是战略决策的失误,还是执行层面的彻底失败?它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教训?
参考文献: 1. Whitlock, C. (2021). The Afghanistan Papers: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War. Simon & Schuster. 2.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. (2023). Afghanistan AAR: 2021 U.S. Military Withdrawal and Non-Combatant Evacuation Operation After-Action Review. 3. Schmitt, E., & Cooper, H. (2021, July 8). "After 20 Years, U.S. Leaves Bagram Air Base in the Dead of Night". The New York Times.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股票怎样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