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2日,北京。中国国防部长董军正在与一个美国国会代表团会面。
带队的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亚当·史密斯,这是过去六年里,中美之间头一回有这个级别的国会官员对话。
就在同一天,中国海军新闻中心放出了一部片子,叫《远海有多远》。
片子里,福建舰的甲板上,歼35、歼15T、空警600,三架完全不同的飞机,接二连三地被电磁弹射器甩向天空。
这种事儿不是头一回了。
时间往前倒,2011年1月11日,当时的美国防长盖茨正在中国访问,歼20隐身战机毫无征兆地就上天首飞了。
再到2023年,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,华为手机突然就开售了。
这些事,看着是巧合,但一次是巧合,三次就有点像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。
福建舰这次展示的电磁弹射技术,直接让中国成了地球上第二个玩转这套体系的国家,美国人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,就这么被捅破了。
这套系统,跟以前的蒸汽弹射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最大的区别在于,它能“看人下菜碟”。
比如这次测试,三架飞机吨位、任务都不同,弹射器给的力道也各不相同。系统能根据飞机的重量、带了多少油和弹,智能地调整弹射力度。
这就意味着对飞机机身的损耗能降到最低。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,用的是老式蒸汽弹射,输出的劲儿是固定的,管你飞机大小,都是一锤子买卖。
效率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。
蒸汽弹射,得烧大量的淡水变成高压蒸汽,弹一次飞机,喘口气得一两分钟。连续弹个八到十次,就得停下来重新攒劲。
电磁弹射用的是电,两次弹射之间,只需要30秒左右的间隔,能让舰载机像下饺子一样高频率出动。
更关键的是,它不挑食。
除了这次露面的三款主力机型,以后块头更大的无人机、专门的空中加油机,只要是舰载的,它都能弹。这给航母未来的作战方式,留足了空间。
在福建舰之前,中国的辽宁舰和山东舰,用的都是滑跃起飞,就是甲板前面有个上翘的坡。
这种方式有个天生的短板。
因为得靠自己加速冲上那个坡,飞机就不敢带满了油、挂满了弹,不然太重飞不起来。
说白了,就是战斗力打了折扣。
拿歼15来说,从滑跃甲板起飞,最多只能带6吨弹药,像重型反舰导弹或者远程巡航导弹,基本就别想了。作战半径也比弹射起飞的方式,短了将近300公里。
电磁弹射彻底把这个难题给解了。
同样是歼15,在福建舰上就能满油满弹地出发,活动范围直接延伸到第二岛链。
还有那个空警600预警机,它可是世界上唯二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。有了它,航母的防空预警圈子能一下子扩大到600公里开外。
再配上055型驱逐舰的防空反导系统,一张海空立体防御网就这么织起来了。
这事在国际上炸开了锅。
有个越南网民的评论很有意思,他说“如果没有中国,亚洲人在西方人面前还是很难抬起头来”。
这种心态的变化,其实是在说,过去几百年西方靠着工业和军事建立起来的那种“技术优越感”,正在被一点点地敲碎。
美国虽然在福特级航母上最早用了电磁弹射,但到现在,他们的F35C隐身舰载机还没法稳定地弹射起飞。
而中国这边,第一次公开测试,就利利索索地把三种不同型号的飞机全部弹射成功了。
甚至在技术路线上,福建舰用的直流电弹射,比福特级的交流电方案更稳定。某种程度上,咱们这是后来居上,还顺手超了个车。
这背后,靠的是一整套硬邦邦的工业体系。
电磁弹射系统,听着简单,其实牵扯到电力电子、新材料、精密机械等几十个领域。
光是里头的核心部件直线电机,就需要用到特种钢材和高精度的绕组技术。
给福建舰铺甲板的钢材,是中国钢铁企业自己研发的,屈服强度达到690兆帕,飞机砸在上面都扛得住。
驱动整个弹射系统的IGBT芯片,也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,确保了电力输出稳如泰山。
这种从头到尾、全产业链都能自己说了算的能力,意味着以后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,快速地升级和建造航母,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。
回头看中国航母走过的路,从2004年“048工程”立项时的小心追赶,到今天福建舰在部分技术上的领先,每一步都不容易。
这次电磁弹射的成功,说明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,不是盲目地抄作业,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创新。
未来,福建舰正式入列,核动力航母的研发也在路上,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常态化部署先进航母打击群,将不再是纸上谈兵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股票怎样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